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11 点击次数:161
开头:嘿,大家注意!咱们先来聊聊这个。
在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头,每次皇上开的那些朝会,不管人多还是人少,嘉靖帝总能折腾出点新花样来。
这回,杨金水把从沈一石家里搜出来的四大箱子账本,直接拎进了宫里。不出所料,嘉靖皇帝一看,火又上来了,琢磨着得再折腾点动静出来。
嘉靖皇帝先是悄悄下令,让胡宗宪来京城。接着,他又吩咐胡宗宪带上两大箱账本,去拜见严嵩……
折腾了一番之后,嘉靖帝开口说了决定:
内阁大换血,把严世蕃、高拱、张居正这三位给撤了下来,但只新加了两个人进去,就是李春芳和陈以勤。
嘉靖把严世蕃从内阁给撤了,这事儿能理解,毕竟浙江那边官场乱得很,贪了足足100万匹丝绸。那时候在浙江掌权的郑泌昌和何茂才,都是严世蕃一手提拔的。但让人纳闷的是,高拱和张居正这俩清白人,怎么也跟着倒霉了?
另外,嘉靖这次内阁大换血,是撤了三个,进了两个。但奇怪的是,他当着胡宗宪的面宣布这个决定,为啥偏偏就不让胡宗宪也混进内阁?
其实,这事儿全怪严嵩。就因为严嵩头天晚上干的一件事儿,把嘉靖逼得没办法,只能做出那个决定。
【深夜送账册】
桌子上摆满了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的账单,一共二十年,都按时间顺序排好了。
账单上的那些数字,胡宗宪越瞅心里越打鼓。这时,他又琢磨起刚才那事儿,心里头隐约有点摸透了嘉靖的用意。
他接到秘密命令去了京城,见皇上时,嘉靖皇帝破例让他进了书房。他一开始是不愿意的,但吕芳当时劝他说:
你挺懂事的。皇上说了,这地儿平时就严嵩一个人能来,那是因为严嵩手底下有你这样的人才,在帮着大明稳固江山。所以嘛,他能来,你自然也能来。听旨,赶紧进来吧。
现在瞅着这些账单,胡宗宪算是琢磨透了,嘉靖皇上对他那所谓的特别关照,其实就是给个信号:我能提拔你进内阁,但你得给我点回应。嘉靖盼着的回应,就是让胡宗宪表明立场,站出来当那个打头阵对付严嵩的人。
胡宗宪心里明白,嘉靖为啥对他这么器重——
大明朝上下无人不知,他是严嵩的门生,靠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。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,人们总会把他和“严党”联系在一起。
现在东南那边的战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,嘉靖皇帝指望着他去平定倭寇。可偏偏这时候,嘉靖又想把严嵩给扳倒,这样一来,他无疑就成了最大的绊脚石。
嘉靖皇帝要他明确立场,但他哪里能轻易表明态度?
他压根儿不想当那个带头反对严家的人,而且也不认为现在是时候去整倒严家。
胡宗宪沉思片刻,理了理思绪,随后跪在嘉靖面前,坦白说道:“我有罪,请皇上责罚。”
真是骇人听闻,我这当臣子的,没法推卸没看清楚的责任。
嘉靖开口讲道:
你做了五任巡抚的手下,三任总督的部下,还经历过布政使、按察使这些衙门,那么多人里头,就属你最干净,没贪过一文钱。说实话,你就算有点小过失,最多也就是没察觉到位的问题。
胡宗宪察觉出嘉靖话中有话,透着股不满,可他没办法,只能鼓起勇气,再次开口请罪:
疏忽治国,同样是犯了大错。
为啥胡宗宪老是要请罪?
胡宗宪作为总督,自然得担起这份责任,这没得说。另外,他心里其实也想借请罪这事儿,委婉地跟皇上表示:我现在可是戴罪之身,有些事再让我去办,那就不太合适了。
嘉靖早就瞧出了胡宗宪那点小九九,于是便加重语气,给胡宗宪来了个下马威,直接把他逼得没退路:
你既不是内阁大臣,更不是一把手首辅,所以把国家搞乱这事儿,还真赖不到你身上。
接着,他干脆挑明了说:
有个浙江的官员,一直盯着织造局不放,二十年间愣是贪了七八百万两银子。再想想两京和十二个省份,还有盐、茶、铜、铁、瓷器、棉纱这些生意,他到底贪了多少?严嵩这当首辅的,可真是“赚”大了!
嘉靖瞧着胡宗宪低着头还是一声不吭,便又开了口:
做人不容易,当官也挺难,但其实这些都不算啥。难的是,不去做那些阴险小人,而要做个正直的好官。严嵩对你有提拔之恩,你不想忘恩负义,这说明你不想当小人,这点我理解你。但你得记住,你当的是大明的官,不是严嵩一个人的官。
嘉靖说的这番话,对胡宗宪而言,不光是让他觉得有压力,简直就是明晃晃地在给他“提个醒”。
嘉靖一番“提醒”说完,立马就使出了杀手锏:
我再问你一遍:今年五月份,淳安和建德这两个地方发生了大水灾,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?
现在,胡宗宪已经没法再躲再退了,要是再躲再退,那就是对朝廷不忠了。嘉靖帝的意思也很清楚,就是要他赶紧表态,把“毁堤淹田”的真相说出来,好拿这个当由头来对付严嵩。
无奈之下,胡宗宪只好再次豁出去,搬出“马宁远的交代”来应付嘉靖,他心里暗自打赌,嘉靖对此并不知情。
可谁承想,嘉靖皇帝并不买账,仍旧紧追不舍地问:
马宁远说的那些话不可靠,朕再问你一遍,新安江大堤的缺口到底是怎么来的?
到了这一步,胡宗宪哪还能不明白,嘉靖心里早就想除掉严嵩了,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。以前他知道真相,但也憋着没说。这回浙江那边出了贪污的事,嘉靖才算是真的动了要严惩的念头。
胡宗宪琢磨了一会儿,然后抬起头,直直地看着嘉靖,缓慢而清晰地说:
皇上,我心里有好多话,得跟您说。这心里头的话,就跟流血一样真,我得赶紧跟您禀报。
嘉靖觉得胡宗宪这回总算明白了自己的意思,脸上的表情放松了些,可没想到,胡宗宪接下来的话竟是劝他别那么做:
我们大明王朝,有两个京城,外加十三个省份,地盘大得很,老百姓也多得数不清,皇上得管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,治国理政就像煎小鱼一样得小心。就在今年的一月份……
胡宗宪把从正月开始的天灾、人祸,还有兵乱,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他这番话,可是掏心掏肺的,就想跟嘉靖帝说个明白:
现在不是说“扳倒严嵩”的好时候,所以我不能照你说的把“毁堤淹田”的事儿抖出来。我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帮严嵩,再说了,严嵩到底贪没贪,还是有人借他的名头在贪,这些都还没查清楚。
胡宗宪跟嘉靖聊了一番,嘉靖琢磨了下现在的朝廷情况,心里头慢慢就不急着马上“除掉严嵩”了。
胡宗宪一看嘉靖皇帝没再继续追问“毁堤淹田”那档子事儿,心里头刚想舒坦点,结果嘉靖立马又给他扔来了个新活儿:
你现在赶紧拿着这些账目,连夜去找严嵩。别跟他说是皇帝我派你去的,也别提你来见过我。你就说是按照皇帝的密令,来报告东南沿海抗倭的情况,顺便把你在浙江那边查到的这些账目给他瞧瞧。
胡宗宪心里猛地一哆嗦,嘉靖皇帝这到底是想干啥?
胡宗宪当时脑子一转,没琢磨出嘉靖话里的意思,但直觉告诉他嘉靖话里有话。他试着推了两次,想躲过这事儿,可嘉靖早有准备,把他的话都堵了回去。没办法,胡宗宪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。
胡宗宪走出精舍时,漏掉了一个关键点。嘉靖让他带给严嵩查看的那两箱账册,其实并不是皇帝御案边上的,而是他之前去见嘉靖时,就已经悄悄放在精舍外面的另外两箱。
要是胡宗宪注意到了那个小节,他就会懂,其实在他去见皇上之前,嘉靖就已经打算让他把账册交给严嵩了。
【老狐狸严嵩上演“师徒情深”的戏码】
嘉靖为啥让胡宗宪给严嵩递上账本?
在精舍里头,胡宗宪向嘉靖提出了这么个疑问,嘉靖想了想回答道:
让你这么做,就是想瞧瞧,朕和你,究竟有没有看错人。
胡宗宪心里直犯嘀咕,他琢磨着,带着那本账册去找严嵩,到底能探出个啥名堂……
胡宗宪满心困惑,拎着两大箱子账簿,按照嘉靖皇帝的吩咐去找严嵩。他递上了名片,没多久,就真的见到了严嵩本人。
俩人一碰头,严嵩立马逮住胡宗宪的手,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,接着就问:“你吃没吃饭?”见胡宗宪没吭声,他赶紧招呼管家过来说道:
去,把晚饭剩下的菜热一下,赶紧端过来,动作快点……”
严嵩对胡宗宪那叫一个亲近,直接吩咐管家去热剩饭,还连说了两声“快点”,这明摆着是把胡宗宪当成了自家人。这下可好,胡宗宪看着严嵩这样,心里头五味杂陈,不知道该咋开口去完成嘉靖交给他的任务。想着这事儿,他有点儿不好意思,惭愧地低下了头。
他们俩接着聊了几句家常,聊着聊着,胡宗宪就提起了上次来拜访但没见着的事儿。严嵩一听,说他后来就知道了具体情况,还叹了口气说:
在这个世界里,有时候徒弟比亲儿子还要贴心。
胡宗宪一时语塞,场面变得安静下来。就在这时,严嵩冷不丁地开口问道:
“你这次是不是偷偷接到命令来京城的?”
胡宗宪回应说:
对,皇上打算了解一下东南那边打倭寇的情况。
就这么一问一答之间,胡宗宪深夜来访的真正目的,再也瞒不住了。
啥是“夤夜”?
老早以前,大概是早上三点到五点那会儿,要不是有啥特别要紧的事儿,胡宗宪压根儿不会挑这时候来。这点儿,严嵩心里跟明镜似的,一清二楚。
那这个特别的事儿到底是啥?
一般情况下,像胡宗宪这种高官,到北京来都是有排场和规矩的。就像之前嘉靖皇帝召胡宗宪进京那会儿,路上得封锁,搞得动静挺大,严嵩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。
不过,胡宗宪他偷偷地进了京城,这就摆明了他是接了秘密命令来的。既然是“秘密命令”,那他肯定不能随便去串门子。但他还是来了,而且是大半夜地跑来了。这么一来,就只有一个解释:胡宗宪是嘉靖皇帝特意派来的。
胡宗宪心里也犯嘀咕,他这招根本瞒不过严嵩,那又怎么能试出严嵩到底有没有贪。
嘉靖到底想干啥?
说实话,想想嘉靖上次发火时干的事儿,你就能琢磨出他这次到底想干啥了。
上次嘉靖皇帝大发雷霆,是因为杨金水悄悄告诉他,有人借着织造局的名义在“贱价收购田地”。嘉靖心里头怀疑是严世蕃在背后搞的鬼,但他没直接点破,而是把严嵩叫来,一顿拐弯抹角之后,让严嵩回去好好问问严世蕃到底干了些啥,然后再来汇报。
严嵩离开后,嘉靖就跟吕芳说了这么一句话:
瞧瞧他明天怎么答复……居然借着织造局的名义去抢购灾民的田地,要是这真的是严世蕃出的主意,那严嵩明天肯定会自个儿上门请罪的。
这次嘉靖对严嵩的试探,说白了就是想看看他到底几斤几两。
试探其实就是嘉靖帝的一种策略,他想办法让自己从被动变主动,就等着严嵩明天能给他个说法。而这个说法,就是要严嵩自己把严世蕃给交出来。
嘉靖让胡宗宪接手这活儿,其实还有个小九九,就是想挑拨他们师徒俩,特别是胡宗宪和严党之间的关系。等严世蕃的事儿一了结,那些多心的人一听说胡宗宪之前晚上带着账册来过,严党的人肯定就会浮想联翩,然后对胡宗宪心生怨恨。
嘉靖心里打的啥算盘,老奸巨猾的严嵩心里跟明镜似的。虽说现在胡宗宪还没说明来由,箱子里的宝贝更是提都没提,可严嵩哪能不清楚最近都发生了啥大事?
胡宗宪在沈一石家被搜查后,立马就反应过来,肯定没找到啥钱。严嵩那老家伙,做了这么多年首辅,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一点。他要是想到了这个,那他也肯定能琢磨出嘉靖帝派胡宗宪来的真正用意。
为啥赚钱抄不来?
这些年,浙江那边官场上的贪污事儿,严嵩心里头明镜似的。嘉靖帝要是真查起浙江的贪污来,那郑泌昌、何茂才两个人肯定得倒霉,到时候火还会烧到严世蕃,乃至整个严家头上。
严嵩心里清楚,严世蕃这回是躲不过去了。但现在严党和那些清流势力正暗暗较劲,斗得不可开交,一边弱了另一边就会强。严嵩可不想让那些清流白白占了便宜,所以他脑筋一转,想到了个法子。
严嵩表面上关心胡宗宪打仗累不累,接着话头一转,就直接问赵贞吉是怎么把粮食借给胡宗宪的。
严嵩这么做,主要就是想从胡宗宪那儿抓到个把柄,证明那些清流只顾着党内争斗,不愿帮忙借粮。要是以后严世蕃真犯了事,那些清流也得跟着吃亏,到时候谁赢谁输,可就真说不定了,大家都得受点影响。
同时,严嵩这么做还想试探胡宗宪的态度。要是胡宗宪真的回答了那个问题,那他就得冲在前面反击那些清流。而且这样一来,也等于间接告诉嘉靖,胡宗宪一直是支持严家的。这样一来,嘉靖就算想对严家动手,也得好好考虑一下了。
真挺遗憾的,胡宗宪没顺着话茬往下说,反而玩起了“两边都不得罪”的把戏,这让严嵩心里头有点儿不是滋味。
接下来,严嵩话锋一转,聊起了胡宗宪带来的那俩箱子,装作生气的样子,责怪胡宗宪不该拿东西来。接着他又强调胡宗宪在他心里的地位有多重,这让胡宗宪没了办法,只好坦白说,箱子里装的其实是账本。
这里有个小细节要注意一下:
严嵩一听说抄沈一石家底没抄出几个钱,脸上一点惊讶都没有,这显然是他早就心里有数了。
严嵩听了胡宗宪的话,知道沈一石的所有账册都装在那两个木箱子里,可他压根儿就没想着去打开瞧瞧。在严嵩心里,这明摆着是嘉靖导演的一场戏,他犯不着去管那木箱子里到底有啥,开不开都一样嘛。
严嵩压根儿没动那木箱,他还狠狠批评了胡宗宪一顿,说他不该把这烫手山芋账册带到这儿来。胡宗宪一提这账册可能跟严世蕃有关,严嵩立马一脸严肃地说:
他,完全是自找的,没法救了。
到现在为止,严嵩的表现和回应都挑不出啥毛病,胡宗宪这下能安心回去给嘉靖汇报,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。
就在这时,严嵩搞了个大动作,算是给了胡宗宪当头一棒。就因为这个举动,胡宗宪进内阁的事儿直接泡汤了……
【严嵩狠狠地捅了胡宗宪一刀】
严嵩吩咐管家把剩饭加热了,胡宗宪饭还没扒拉完,就又得匆匆起身,赶回嘉靖那边去汇报情况。
就在胡宗宪快要迈出大门那一刻,严嵩突然喊住了他:
汝贞,你今晚这事做得太不应该了,进了宫千万别提你来过我这里。
胡宗宪一听,吓了一跳,赶紧转过身问:
“皇帝也能骗过去?”
严嵩摆出一副“我全是替你打算”的样子说:
只能藏着掖着,万一皇上晓得我压根没看账册,兴许能侥幸躲过一劫,但问题出在你那儿,你把账册先递给我瞧,这可是闯了大祸。汝贞,我这都八十一岁了,哪天走了也没啥大不了的,可东南这边的事儿,离了你可不行。
相信我,进了皇宫后,千万别提你来过我这儿的事儿。
胡宗宪瞪大眼睛,呆呆地望着自己的恩师严嵩,心里头那个滋味,真是啥都有。
这次我过来,其实是嘉靖让我来的,师父你心里应该有数。你清楚我是嘉靖派来的人,却还让我去做那骗皇上的事,这不是在逗我玩儿嘛?
你说这是为我好,这不是瞎扯嘛。我拿出账册给你看,那可是嘉靖让我这么做的,哪有什么不能碰的规矩。反观你现在让我干的这事儿,才是真的踩了红线。
胡宗宪瞅瞅恩师,一头雾水地说:
京城里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满街都是,弟子现在来您这儿,他们可能都已经知道了。就算要担罪,弟子也一人做事一人当,绝对不能给师父您惹上麻烦。
胡宗宪的意思是:老师,你就没察觉到我是嘉靖那边派来的人吗?咱俩可是师徒关系,你非得这样对我,让我陷入困境吗?
可没想到,严嵩听完之后,竟然又故技重施,再来了一次他的拿手好戏:
真是的,甭管是谁告诉你来找我,我这儿可不认这账,有啥事儿我扛着!
严嵩讲到这儿,等于是把胡宗宪逼到了墙角,非得让他点头不可。要是胡宗宪这时还想唱反调,那就得把实情给抖搂出来。可这事儿,他们俩心里都跟明镜似的,胡宗宪哪敢开口。
严嵩这么做到底想干嘛,胡宗宪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严嵩打算拿胡宗宪当棋子,给嘉靖帝瞧瞧。在这场三人共同上演的戏码里,有些真相不能明摆在台面上。既然真相无法直接说出来,那就干脆用假的来混淆视听。严嵩就是瞅准了这个空子。
胡宗宪照着严嵩的吩咐行事,不论事情真假,他做的就是瞒着皇上。严嵩这样安排,一来是想让嘉靖吃了亏还没法说,二来也是故意给嘉靖透个底:
胡宗宪说到底还是归我管,虽然他是你手下,听你的差遣,但他也是我门下的弟子,自然也得听我的。特别是在紧要关头,他铁定会听我的。你要是真打算扳倒严嵩,有些事情你可得琢磨透了。
胡宗宪心里头门儿清,严嵩那套把戏他看在眼里。所以,当严嵩吩咐下来,他二话不说,直接给恩师跪下了。但这跪,可不是谢谢恩师这次“罩”着他,而是给恩师看:咱们师徒的情分,这次你让我“骗皇上”,就当我还你的债了……
在剧中,严嵩靠近胡宗宪,想要伸手去拍拍他的头,结果胡宗宪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。
结果,第二天去见嘉靖皇帝时,嘉靖皇帝就问我说:
严老大人,胡宗宪从浙江那儿弄来了两口箱子,你猜猜里头放的是啥?
严嵩回应说:
皇上问起,小的真的不清楚这事儿。
嘉靖当时脸一下子就拉长了,书里是这样写他那时候的心情的:
嘉靖心里猛地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,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是难过还是厌烦,平时总是藏着掖着的脸上,这时也露出了复杂的神色。
这里头的“苦涩”和“怨恨”,全都是严嵩搞出来的。嘉靖压根儿没想过,自己宠信了二十年的严嵩竟然会“骗他”,更做梦也没想到,严嵩为了保护“严家”,居然能干出绑架胡宗宪来逼他的勾当。
嘉靖强压下心头的情绪,接着对胡宗宪问道:
你了解为啥牌位上要摆着“天地君亲师”这几个字吗?
说白了,嘉靖说那句话就是在给严嵩和胡宗宪提个醒,他这位“皇上老子”的位置,可是仅在天地之下,却又在亲人、师徒关系之上的。
到现在这地步,严嵩不肯自个儿认错,还把胡宗宪给扯进来了。没办法,只能一边把严世蕃从内阁踢出去,另一边也把高拱和张居正给一并撤了。
嘉靖把高拱和张居正给撤了,对外说是为了讲究“公平”,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他这是拐弯抹角地向严嵩低头了。
嘉靖之所以没提拔胡宗宪进内阁,说白了,就是胡宗宪在紧要关头选择了站队严嵩那边,这让嘉靖特别失望……
【结语】
严嵩真够狠的,他为了自己,连学生都舍得牺牲,还拿这事儿去吓唬嘉靖。明知严世蕃迟早要升官,他却硬是把清流里的两个人拉下水,给他们当垫背的。
就这样,嘉靖越来越下定了决心要“扳倒严嵩”。
有人或许会觉得,严嵩这也太不明智了,哪有手下敢去吓唬上司的道理,这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嘛!
但说实话,也不能说严嵩就是真糊涂,他只是实在没办法。严嵩要是不这么做,“严家”可能就完了,而他这样做,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点点活下去的希望……
因此,说严嵩晚年老糊涂,净出馊主意,倒不如讲:嘉靖这个上司给手下留下了太多把柄。严嵩所做的那些,无非就是一个快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的拼命挣扎而已。
看你开心我就高兴,读读别人的经历,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。文字嘛,就是拿来给你我取取暖的。
#图文春日打卡计划#
